主頁 我們的工作 2023年瑞士EDE課程後記(二)

2023年瑞士EDE課程後記(二)

by pnec_admin

EDE即係…?

上一個post提過Ecovillage Design Education (EDE),在網上搜尋EDE,很容易就找得到Global Ecovillage Network(GEN; 全球生態村網絡)和Gaia Education(蓋亞教育)兩個主要的EDE推動單位。二者雖然是獨立的平台,工作重點也不一樣——前者為推動全球生態村的連結、促成生態村在政策層面的影響力;後者則集中推動生態村及可持續教育——但他們當中的關鍵人物都是從九十年代起(甚至更早)就關注世界的未來走向,而他們提出的方案,則是創建更多有行動力去改變現狀的社群,通過對於環境和制度的永續設計,在人與人之間建立互信、民主、自由、友愛、敬畏自然、尊重傳統的文化。就此,GEN設計了簡單易明的五合一“可持續性之輪”(Wheel of Sustainability)(見圖)。圓圈代表了我們的蓋亞地球,四大環繞板塊分別是Social(社會)、Culture(文化;舊稱世界觀或Worldview)、Ecology(生態)及Economy(經濟),涵蓋了人類生活經驗層面中所有的範疇。位於中央的Whole System Design(整體系統設計)整合四大範疇,使系統逐步能夠邁向可持續的再生未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到GEN的網站深入了解。

GEN提出的生態村和社群想像,既是對於人類生存危機的回應,同時也創造了一套嶄新的方式,讓我們去想像及實踐一種甚至多種與別不同的未來。我們熟知的新自由主義社會,推崇瘋狂的經濟增長和無窮的物質慾望,文化的形式主要是消費主義式的、快速被淘汰又遺忘的娛樂,更不用提這一切背後的環境污染、自然災害、氣候變遷、物種消滅、世界性的貧富不均、戰爭和人道災難、人與自然隔閡越深、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疏離。這一切的出路在何方?生態村的建立未必就直接提供了解決所有疑難的方法,但至少它是解難的一個可行適切的方向。

有人認為在生態村/社區生活等於是隱居避秦。我覺得這個說法有其道理,但是並沒有把生態村所謂何事說得完整。人本來就是動物,有其生物性,遇到暴政擾民而逃避不去硬碰,實在是正常不過的。尤其是人心在紛亂的時候,正適合暫時退隱,將不斷向外的注意力回歸到內在。如果內心虛軟沒有前行的力量,又該如何走下去?可是,從另一方面,生態村運動正正象徵了沮喪和失落之中的積極希望(active hope)。縱使我們不能夠有效改變現有的社會制度,但我們可以從今日開始,就從日常生活之中促成變革。而且這種變革將會是全方位的,覆蓋我們生活經驗的各個組成部分,就從一個地方的一個小社群開始。要想像變革,我們不一定朝向大規模大範圍的顛覆性革命去思考,小而美的改變,從個人和社群開始,會不會是較為切實的起始點?

早於2010年以前,GEN陸續在蘇格蘭Findhorn靈性生態村等地推動EDE課程。整個EDE一般為期四周,每週圍繞“可持續性之輪”的不同板塊展開深入學習。EDE涵蓋的內容廣泛,學習的方式很取決於該課程導師的個人經驗以及舉辦課程的社區自身的經驗,因此全球各地的EDE可謂各有不同。而現在Gaia Education更開辦了網上的EDE課程,分別按板塊主題報名,供不能請假到外地參與的朋友亦能夠學習。

筆者在瑞士參加的EDE為期五週,頭四周為EDE課程,後面一周為供大家整合學習和接續交流的”Growing Together Days”(共同成長日)。參與者大部分為歐洲人,而筆者更是他們歷屆EDE課程的為一(之二;另一位來自香港的朋友參與了同一屆EDE)來自香港的參加者呢!主辦的社區單位叫Gemeinschaft Schloss Glarisegg (德語Gemeinschaft=Community; Schloss=Castle)。下面的一串post,將會與大家分享EDE的許多趣事,亦會與大家介紹Glarisegg這個社區有咩特別。

You may also like

回頁頂